- 积分
- 340
日志
注册时间2018-1-23
最后登录1970-1-1
在线时间 小时
升级
  13.33%
|
发表于 2021-2-2 11:13:22
|
显示全部楼层
另外,当初发明“音槽”的初衷不是为了音色,而是音量,原意是增大琴筒体积,并实验获得成功。而对音色的影响,应该是原来没想到的附加效应。二胡至今没有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,音槽对发声的具体机制其说不一,我看都是猜测。一般也就借用研究较深的音响方面的理论来估计。从这看,音槽可增加琴筒内的反射,从而增大音量。如果说双音槽真是增大了音量,那也就证明了这一点。如果音槽增强了反射作用,那么也就会使每个音的发音时间滞长,也会在这个滞留时间内被“染色”,从而在音色上起到增厚的作用。从这看,如果反射过多,那么发音就会混浊。
就现在一个音槽的情况,看过一篇论文,对音槽多深作过实验探究,认为在2.5mm左右最宜,深了就会混浊。从这看,再加个音槽,音量大了,声音却会变浊些了。但是,各人的听感不同,对于原来可能声音会“干”的二胡,变“浊”,也可能被听成“厚”,我想,这也可能是双声道二胡有人欢迎的原因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