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帖最后由 木月亮 于 2018-7-7 11:30 编辑
木月亮2018-07-07 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、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深受民众爱戴,但难用二胡全本演奏。广为流行的梁祝二胡独奏曲等改编版,是将快半小时的、凄美的爱情音乐故事变成了一首4、5分钟的赞美诗。 个人瞎猜,大概是为了适应晚会和市场经济的需求,音乐家只选取了最能取悦人的华美乐段,而将其它的乐段、尤其是那些悲悲切切的情节全都舍弃了? 梁祝是一出悲剧,没有悲切的梁祝是不完整的。所以,拉着玩时,光唱赞歌总感觉不过瘾。谁都知道,渲染悲切之情二胡远胜小提琴,所以,一直盼望着能将梁祝故事完整演译的二胡谱。可遍搜无果,只得自己动手。 直接将梁祝主旋律抄下来,二胡拉不成。必需缩和编。 “缩”就是压缩。 首先要压缩的是音域。原谱是为交响乐团写的,各种乐器加上四根弦的小提琴,当然可以把下面3个点的低音到上面3个点的高音全都演绎出来。两根弦的二胡办不到,需将全曲压缩在3把内。 习惯于无乐伴、无围观、无伴奏的三无“独奏”,还从不踩着点傻等括号内的几拍,总爱从乐谱的第一个音符一直拉到最后一个音符。所以,括号内的所有乐句也被压缩成二胡能拉的。当然,拉或等全在您自己。 第二,还要把合弦和高难度技巧节段压缩掉,虽然这些很能煽情,但业余的干不了。 “编”就是改编。 第一,压缩成二胡的音域之后,原来不同音高、不同乐器之间的,感人肺腑的音乐对话全都变成了一模一样的重复,都要重复拉几遍就烦人了。 翻个8度拉?理论行,实际不行。所以,要让重复有点变化。 经典就是经典,岂容业余者乱改?是在保持“梁祝韵味”的前提下,采用“翻花”和“紧拉慢唱”等方式来稍现梁、祝之间对话。 第二,把二胡拉不了的给缩减掉之后,原来用合弦和交响来表达的音乐情节就缺如了。要合谐就应有所转承。大体是从原曲中选一些乐句稍加变化来填补。 业余之辈,对音乐经典充满了敬畏。然,为了二胡拉起来更顺手一些,对个别音符和少许乐句还是进行了微调。老实承认,调整之后,部份段落的叙事风格发生了变化。 比如,原作的梁、祝之间是用相同的、舒展而优美的音乐在浪漫着。然,一个是尖嗓门、另一个是粗嗓门,谁都明白是梁祝对话。二胡办不到。不得已,只得把一个改成了“絮絮叨叨的缠绵”。最后的那段祝愿若加上锣鼓和小喇叭,都可以扭起来了。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把地方戏曲升华成为了高雅的交响乐。把这部里程碑似的、交响音乐民族化的经典作品又弄回了民乐,是否有悖原作者的初衷? 何占豪、陈钢二位音乐家:若有冒犯,恳请不要介意。业余者别无它求,只图拉得顺手、玩得过瘾,而已。 感谢何浩2014-3-24制作上传的“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”14页简谱!这是缩编的根据。 感谢爱二胡网“工具下载”栏目里的SimpErhu简谱软件! 不是为了饭碗而做,若没有这个打谱软件,要无数次地用笔在纸上涂、改、抄,打死也不干。向SimpErhu软件作者致敬! 缩编的二胡曲共6页,拉了一段时间,觉得没什么难度,愿与梁祝胡粉们共享。
补充内容 (2018-7-8 21:22):
下载的胡友请注意:第2页第三行倒数第二个音节的“3”下面少了个低音的“点”,因已无法再编辑,已将改正后的第2页重新发在回复栏的8楼。
补充内容 (2018-7-13 11:39):
两马衣者老师补齐后的2页版重发在28楼,曲谱是完整的,只是有几个颤音符号错位和丢了,各位可自行改下。详情请参看后面的回复栏。 |